“悠久华夏的永恒灵魂舞动在满地可中国城的夜空中。”——摘自1937年发表在La Revue Moderne上的文章,这是满地可家喻户晓的异域地带。
Quartier chinois
满地可的华人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下加拿大区域在1825年的人口普查中,首次发现了一位居住在大都市区的华裔人士。然而,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始于1875年以后。随后直到1877年,满地可第一家华人洗衣店在 Craig 街633号开门营业。早期移民大多是男性,他们在修完横贯加拿大大陆的铁路后,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搬来这里(1885年)。他们来到满地可寻找工作机会,同时躲避西海岸歧视频发的社会环境。
由此,唐人街诞生,这是移民们组成的有效社区,联合起来对抗歧视问题。到19世纪末,有近500名华人居住在满地可。他们集中居住在Saint Laurent街、Saint-Urbain街和 De La Gauchetière街附近,因为这一区域具备商业活力,租金低廉,并且融合多文化背景。当时,犹太裔、爱尔兰裔、法语和英语人士混杂生活在这里。这一区域很快成为华人移民名副其实的落脚点:1902年,首篇有关满地可唐人街的报导文章刊登于La Presse上。华人的到来促进了满地可的民族多元化。
纸碎金迷的夜生活
Quartier chinois
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唐人街被视为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神秘和危险的区域。越来越多的华人企业家陆续在这里开店营业。当时的唐人街成为另类夜生活的乐土:这里的咖啡馆、俱乐部和餐馆深受满地可顾客们的青睐,如南京楼酒家(1933年)或华人天堂俱乐部(1939年)。一些法裔加拿大人的商户甚至害怕与之抗衡。1933年,J. Arthur Homier父亲的餐厅关闭,他将原因归罪于华人餐厅的风生水起。他愤慨地表示,满地可居民竟然更喜欢“品尝神秘、异域的食物,‘炒杂碎’和‘牛肉面’已经让人忘记了加拿大本土精致菜肴。”
当时,唐人街作为一处休闲娱乐场所,也常常吸引警察们的“光顾”。几栋老旧破败的建筑中,隐匿着数家赌场,犯罪团伙也在这里悄然形成。 报刊媒体曾多次报导不同社群和团伙之间真刀真枪的火拼事迹。这些组织被称为“堂”,不同堂号之间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斗。1922年,《The Quebec Daily Telegraph》曾报导过王氏和谭氏两家堂号因销售鸦片而发生的地盘纠纷。双方在争斗中动用了武器,数人惨遭枪伤。1933年,另一场事关政治派别的堂号斗争在唐人街上演。那次的暴力冲突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1936年,La Patrie 报刊形容唐人街是“族间仇杀的火花一点就着”的区域。这种混乱局面一直延续到1940年代。
唐人街,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社区
Quartier chinois
1947年,禁止华人移民的法案(1923年)被废除。近1/4个世纪以来,华人移民几乎被全面禁止,导致唐人街的人口出现老龄化,数量逐渐萎缩。幸好,从1950年代开始,新一波移民潮涌现,大规模的家庭团聚就此开启。移居满地可的企业家、商人和中产阶级家庭有能力搬出唐人街,定居在满地可其他社区和郊区。世纪初期的种族主义和歧视现象也渐有好转。华人社区感觉到不再需要生活在特定的飞地内,也能更自在地融入到满地可社会中。于是,唐人街的使命在20世纪末期逐渐有所变化:本来是住宅区的“中国城”过渡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旅游景点。
此外,1950-1960年间,市政府发起了浩大的街道拓宽和城市振兴工程。结果,唐人街的面积被压缩了将近1/3。新建项目也塑造了当下唐人街的地域边界。1970年代,这里又一次遭到市政府城市开发项目的威胁。为修建大型住宅区和市政工程如联邦政府大楼(Complexe Guy-Favreau)、高速公路Ville-Marie、会展中心(Palais des congrès)等等,市政府宣布拆除Pagode公园、三座华人教堂,还有几栋华人商铺和整片住宅区。虽然华人社区提出抗议,但大多数项目依然如期落成,仅有一座中华天主堂被保留了下来。
标志性中式建筑
Quartier chinois
华人社区领袖无法对唐人街的消亡命运置之不理,他们与市政议员联合起来,重振唐人街。1980-1990年间,多个标志性建筑在唐人街建成,诸如中式牌楼、建筑装饰景观、中山公园等等。容纳多家华人商铺和住宅楼的rue De La Gauchetière街,在1980年代被改造成步行街。
满地可的唐人街是加拿大各城市中最“中式”的中国城。这里的居民基本都是来自中国的移民。2011年,来自中国的移民人数接近30 000人左右,占满地可人口的4.6%;然而,华人移民目前分散在全市各个区,多数定居在Côte-des-Neiges-Notre-Dame-de-Grâce和Saint-Laurent社区。虽然现在的唐人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上都有所缩减,但对于满地可的华人社区而言,这里依然保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研究和编辑助理:Matthieu Caron。
Durant la première décennie du XXIe siècle, un nouveau quartier chinois apparait dans l’ouest de la ville tout près de l’Université Concordia (d’où son autre nom, Concordia Chinatown), entre les rues Bishop et Fort, et les rues René-Lévesque et Sherbrooke. Tout comme dans le premier Chinatown, on y trouve de la cuisine asiatique, notamment des spécialités japonaises, chinoises, coréennes et même d’Asie du Sud-Est.
De nombreuses entreprises chinoises s’y sont installées, particulièrement dans la rue Sainte-Catherine. La plupart des résidants du secteur sont des immigrants et des étudiants venus de Chine et d’Asie du Sud-Est. Par ailleurs, le consulat général de 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 est situé tout près, au 2100, rue Sainte-Catherine Ouest.
CHA, Jonathan. « La représentation symbolique dan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 : L’exemple de la construction identitaire du quartier chinois de Montréal »,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e in Canada / Journal de la Société pour l’étude de l’architecture au Canada, 29, nos 3, 4, 2004, p. 3-18. En ligne : patrimoine.uqam.ca/upload/files/publications/CH.pdf
CHAN, Kwok B. Smoke and Fire: The Chinese in Montreal,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1.
HELLY, Denise. Les Chinois à Montréal : 1877-1951, Québec, Institut québécois de recherche sur la culture, 1987.
LACROIX, Fernand. « Rendez-vous chinois dans Montréal », La Revue moderne, Montréal, mars 1937.
LEI, David Chuenyan, et Timothy Ciu Man CHAN, « Le Quartier chinois de Montréal, des années 1890s à 2014 », [En ligne], Quartiers chinois du Canada Série, Burnaby,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2015.
http://www.sfu.ca/chinese-canadian-history/PDFs/Montreal-FrChi-WebFinal.pdf
MORRISON, Val M. Beyond Physical Boundaries: 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hinatown, Mémoire (M.A.), Montréal, Université Concordia, 1992.
蒙特利尔唐人街诞生于19世纪后期,当时一群铁路工人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来到蒙特利尔寻找工作机会。面对歧视问题,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社区。这些华人与其他犹太裔和爱尔兰移民社区一样,被迫在Saint Laurent街、 Saint-Urbain街和 De La Gauchetière 街附近定居,因为这一区域租金低廉。由于受到歧视而难以被雇用,华人移民便纷纷开设了洗衣店、商店和餐馆。尽管遇到了种种障碍,但此类小生意仍然增长迅速。
1947年之后,被禁止了将近25年的华人再次被允许移民加拿大。一批新移民的到来使得正在老化的华人群体恢复了生气。然而,富裕的新移民通常定居在唐人街之外,本来主要是住宅区的唐人街成为了具有象征性的旅游景点。与威胁唐人街的政府项目抗争了无数次之后,华人社区与市政府于1980年代初连手重振唐人街。在Saint-Laurent 大道上著名的拱门和中山公园就此诞生了,这些都是今天唐人街主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反对仕绅化和种族歧视的抗争仍在持续。
—
Traduction en chinois simplifié : Serena Xiong et révision (chinois simplifié) : Philippe Liu.
滿地可唐人街誕生於19世紀後期,當時一群鐵路工人從卑斯省到了找工作。因為面對歧視,此群工人組成了一個社群。這些華人與其他猶太裔和愛爾蘭移民社群一樣,因為該區租金低廉,被迫在Saint Laurent街、 Saint-Urbain街和 De La Gauchetière 街附近定居。由於歧視而難以被僱用,華人移民開設了洗衣店、商店和餐館。儘管遇到障礙,此類商業仍然迅速增長。
1947年之後,被禁止了將近25年的華人再次被允許移民加拿大。一批新移民促使正在老化的華人人口恢復生氣。然而,富裕的新移民通常定居在唐人街之外,本來主要是住宅區的唐人街成為具象徵性的旅遊景點。與威脅唐人街的政府項目抗爭了無數次之後,華人社群與市政府於1980年代初聯手重振唐人街。在Saint-Laurent 大道上著名的拱門和中山公園就此誕生了,這些都是今天唐人街的主要一部分。可是,反仕紳化和種族歧視的抗爭仍然持續。
—
Traductrice : Wai Yin Kwok.
Avant-après : Quartier chinois
唐人街。Rue de la Gauchetière Est.